曹植(192年-232年),字子建,因封陈王且谥号“思”,后世文章中常称“陈思王”、“陈王”。祖籍沛国谯(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)县,曹操嫡出的第三子,三国时期著名诗人。其诗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,才华也颇受后世诗人推崇。在杜甫之前,曹植被称作诗圣。他与父亲曹操、兄长曹丕并称“三曹”,不过与其父兄不同的是曹植一生并未担任重要军政职务。
曹植曾被封陈留王,死后谥号“思”,所以又称“陈思王”。他的作品百余篇,绝大部分是五言诗,被后人收进《陈思王集》里;其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。南朝宋谢灵运称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(植)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”算是对曹植最高评价了。
曹植“七步成诗”的广为流传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(见于《三国演义》),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《三国志》,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文学》,《世说新语》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,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,否则将被处死,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: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,至现今仍有争议。
暂无评论,期待你的妙语连珠
预约成功!,
到时你将收到我们的短信提醒。
687点赞
23790文章
渝ICP备20008086号-17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5138号
ejdz2023#163.com(#替换为@) QQ:2368208271
232年12月27日,文学家曹植去世
曹植(192年-232年),字子建,因封陈王且谥号“思”,后世文章中常称“陈思王”、“陈王”。祖籍沛国谯(现在的安徽省亳州市)县,曹操嫡出的第三子,三国时期著名诗人。其诗歌对后世有很大影响,才华也颇受后世诗人推崇。在杜甫之前,曹植被称作诗圣。他与父亲曹操、兄长曹丕并称“三曹”,不过与其父兄不同的是曹植一生并未担任重要军政职务。
曹植曾被封陈留王,死后谥号“思”,所以又称“陈思王”。他的作品百余篇,绝大部分是五言诗,被后人收进《陈思王集》里;其作品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建安文学的成就和特色。南朝宋谢灵运称“天下才有一石,曹子建(植)独占八斗,我得一斗,天下共分一斗。”算是对曹植最高评价了。
曹植“七步成诗”的广为流传:“煮豆燃豆萁,豆在釜中泣。本是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(见于《三国演义》),然而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《三国志》,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《世说新语文学》,《世说新语》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,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,否则将被处死,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:“煮豆持作羹,漉菽以为汁。萁在釜下燃,豆在釜中泣。本自同根生,相煎何太急?”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,至现今仍有争议。
本文统计
本文标签
评论(0)
暂无评论,期待你的妙语连珠
预约成功!,
到时你将收到我们的短信提醒。
猜你喜欢
687
|点赞
23790
文章
最新发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