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,改变了人们的的生活方式,同时提到微信就不得不提到微信之父张小龙,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男人。
2010年10月,一款名为Kik的APP流行起来,上线15天便斩获100万用户。张小龙在研究Kik时发现,这种新的即时通讯软件,可能对QQ造成致命威胁。于是,他连夜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,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。
马化腾也没睡,很快给他回复:"马上就做。”这封邮件成了微信的缘起。此后的两个月,张小龙带领十几名干将,挤在一个狭窄的办公区域,开始了疯狂的“码农”生活。他们时刻待在计算机旁边,饿了就叫外卖,累了就停下来抽根烟,或者做几个俯卧撑。起初,张小龙自己也不清楚应该把微信做成什么样,但是他觉得自己有义务阻击腾讯的潜在对手。
2011年1月21日,微信1.0上线。打开应用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深邃的画面:一个小人孤零零地站在庞大的蓝色星球外,眺望着远方的家园。张小龙希望用这幅画传递开发微信的用意:人很孤独,需要沟通。
此后的时间里,微信不断推陈出新,从语音功能到查看附近微信用户,其社交属性不断提升,用户数量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微信2.5发布的前一天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公司副总裁。这位技术天才只用了6年时间,就做到了腾讯公司的高层。 在针对用户需求的调整中,张小龙大到一个按钮应该放在哪里,小到一个图像差几个像素,都对团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。下属一度因害怕看到他的邮件,私下称其是“独裁者”。 在“独裁”和追求极致中,张小龙找到了新偶像—乔布斯。在腾讯公司广州研发中心,人手两本书:一本是《乔布斯传》,另一本是科技大神凯文.凯利的《失控》。乔布斯时代所有产品的发布视频,张小龙一个都没错过。 微信2.5大获成功后,张小龙一直在为下一个版本的内容犯愁。一天,在和同事吃饭时,他突然想到可以通过摇手机来找人,大家都觉得这个点子挺好。 回家后,张小龙一遍又一遍地思考:两个人怎么通过摇手机进行沟通?第二天,他和团队花了半天的时间确定细节,比如设计摇的手势等。会后,大家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开发工作中。 2011年10月1日,微信3.0上线,“摇一摇”成为杀手级武器。人们只需摇一摇手机,就能找到千里之外同时摇手机的人。该功能很快引起受众热捧,日启动量超过1亿次。在无数的“咔嚓"声中,千万颗“寂寞之心”很快找到了充满可能性的去处。
2012年3月,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。“摇一摇”的成功很快引来对手的纷纷抄袭。这时,张小龙又将精力放在新的超越上。2012年4月19日,微信4.0又推出朋友圈功能,引发了新一轮的移动社交热潮,每天有上亿条文字信息、上亿张图片在朋友圈传递。
至此,微信的基本框架确立。2015年年底,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攀升至惊人的6.97亿。虽然用户数量暴增,微信的商业价值凸显,但是张小龙不接受任何粗暴的广告植入,因为那样会骚扰用户,影响他们的使用体验。基于这一理念,微信拒绝和所有的营销公司、广告公司合作。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,为了防止微博式的水军泛滥、频繁刷屏,张小龙硬性规定每个账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。面对叫苦连天的营销账号,他在朋友圈撂下一句话:“从现在开始,微信安静了。”
后来,马化腾几番找张小龙做工作,他才迫于压力,同意在朋友圈投放广告。但在起初,他坚持要求每次的广告费必须在1000万以上,这样,真正有实力、能做出漂亮广告的商家才能进来。微信的风头强劲,张小龙却有了新的担忧,他觉得人们开始过度依赖微信。2016年1月,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,他和同事开会或吃饭,很多人每隔两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、看一下微信,如果规定不能看,对方就会手足无措,很焦虑。
张小龙并不希望微信变成对人的控制工具,他说:“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,如果一个用户沉漫在其中、离不开,就像你买了一辆车,到达目的地后,你却说汽车的空调很好,希望待在里面,那这个产品一定不是一款好的产品。”他的言论一度被认为莫名其妙——互联网各家都挖空心思抢流量,传统行业也没有听说过要驱赶用户的,张小龙有点荒诞不经。但在他看来,微信的目的是帮助人们高效地完成任务,而不是让他们陷在里面,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。
张小龙很像一个生育孩子的母亲,剔除唯利是图的商人观,他希望能在对微信的定位中实现其价值,不逾矩、不扰人。伴随着微信的成功,张小龙头顶上的光环越来越多,产品经理视他为偶像,媒体将他塑造为乔布斯的中国接班人。有人说: "张小龙很幸运,做了3次,就成功了3次。”但其实他自始至终都只在做一件事,雕刻着完美的作品。
暂无评论,期待你的妙语连珠
预约成功!,
到时你将收到我们的短信提醒。
687点赞
23790文章
渝ICP备20008086号-17 渝公网安备50010702505138号
ejdz2023#163.com(#替换为@) QQ:2368208271
张小龙主导的产品微信于2011年1月21日正式上线
微信是一款划时代的产品,改变了人们的的生活方式,同时提到微信就不得不提到微信之父张小龙,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男人。
2010年10月,一款名为Kik的APP流行起来,上线15天便斩获100万用户。张小龙在研究Kik时发现,这种新的即时通讯软件,可能对QQ造成致命威胁。于是,他连夜给马化腾写了一封邮件,建议腾讯做这一块业务。
马化腾也没睡,很快给他回复:"马上就做。”这封邮件成了微信的缘起。此后的两个月,张小龙带领十几名干将,挤在一个狭窄的办公区域,开始了疯狂的“码农”生活。他们时刻待在计算机旁边,饿了就叫外卖,累了就停下来抽根烟,或者做几个俯卧撑。起初,张小龙自己也不清楚应该把微信做成什么样,但是他觉得自己有义务阻击腾讯的潜在对手。
2011年1月21日,微信1.0上线。打开应用,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深邃的画面:一个小人孤零零地站在庞大的蓝色星球外,眺望着远方的家园。张小龙希望用这幅画传递开发微信的用意:人很孤独,需要沟通。
此后的时间里,微信不断推陈出新,从语音功能到查看附近微信用户,其社交属性不断提升,用户数量也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。微信2.5发布的前一天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公司副总裁。这位技术天才只用了6年时间,就做到了腾讯公司的高层。 在针对用户需求的调整中,张小龙大到一个按钮应该放在哪里,小到一个图像差几个像素,都对团队提出了苛刻的要求。下属一度因害怕看到他的邮件,私下称其是“独裁者”。 在“独裁”和追求极致中,张小龙找到了新偶像—乔布斯。在腾讯公司广州研发中心,人手两本书:一本是《乔布斯传》,另一本是科技大神凯文.凯利的《失控》。乔布斯时代所有产品的发布视频,张小龙一个都没错过。 微信2.5大获成功后,张小龙一直在为下一个版本的内容犯愁。一天,在和同事吃饭时,他突然想到可以通过摇手机来找人,大家都觉得这个点子挺好。 回家后,张小龙一遍又一遍地思考:两个人怎么通过摇手机进行沟通?第二天,他和团队花了半天的时间确定细节,比如设计摇的手势等。会后,大家迅速投入到新一轮的开发工作中。 2011年10月1日,微信3.0上线,“摇一摇”成为杀手级武器。人们只需摇一摇手机,就能找到千里之外同时摇手机的人。该功能很快引起受众热捧,日启动量超过1亿次。在无数的“咔嚓"声中,千万颗“寂寞之心”很快找到了充满可能性的去处。
2012年3月,微信用户数已经突破1亿。“摇一摇”的成功很快引来对手的纷纷抄袭。这时,张小龙又将精力放在新的超越上。2012年4月19日,微信4.0又推出朋友圈功能,引发了新一轮的移动社交热潮,每天有上亿条文字信息、上亿张图片在朋友圈传递。
至此,微信的基本框架确立。2015年年底,微信的月活跃用户数攀升至惊人的6.97亿。虽然用户数量暴增,微信的商业价值凸显,但是张小龙不接受任何粗暴的广告植入,因为那样会骚扰用户,影响他们的使用体验。基于这一理念,微信拒绝和所有的营销公司、广告公司合作。微信公众平台上线后,为了防止微博式的水军泛滥、频繁刷屏,张小龙硬性规定每个账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条信息。面对叫苦连天的营销账号,他在朋友圈撂下一句话:“从现在开始,微信安静了。”
后来,马化腾几番找张小龙做工作,他才迫于压力,同意在朋友圈投放广告。但在起初,他坚持要求每次的广告费必须在1000万以上,这样,真正有实力、能做出漂亮广告的商家才能进来。微信的风头强劲,张小龙却有了新的担忧,他觉得人们开始过度依赖微信。2016年1月,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说,他和同事开会或吃饭,很多人每隔两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、看一下微信,如果规定不能看,对方就会手足无措,很焦虑。
张小龙并不希望微信变成对人的控制工具,他说:“好的产品应该是用完即走,如果一个用户沉漫在其中、离不开,就像你买了一辆车,到达目的地后,你却说汽车的空调很好,希望待在里面,那这个产品一定不是一款好的产品。”他的言论一度被认为莫名其妙——互联网各家都挖空心思抢流量,传统行业也没有听说过要驱赶用户的,张小龙有点荒诞不经。但在他看来,微信的目的是帮助人们高效地完成任务,而不是让他们陷在里面,永远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。
张小龙很像一个生育孩子的母亲,剔除唯利是图的商人观,他希望能在对微信的定位中实现其价值,不逾矩、不扰人。伴随着微信的成功,张小龙头顶上的光环越来越多,产品经理视他为偶像,媒体将他塑造为乔布斯的中国接班人。有人说: "张小龙很幸运,做了3次,就成功了3次。”但其实他自始至终都只在做一件事,雕刻着完美的作品。
本文统计
本文标签
评论(0)
暂无评论,期待你的妙语连珠
预约成功!,
到时你将收到我们的短信提醒。
猜你喜欢
687
|点赞
23790
文章
最新发布